《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中】- 阅读随笔

✨✨✨✨✨

伊兰是我们家猎犬的名字,伊兰在我们的语言中是”光线”的意思,所以天黑的时候我特爱喊伊兰的名字,我以为跑过来它会携带光明,可它跟我一样,只是黑暗中的一团影子。
他点着火,听着柴火烧得噼啪噼啪地响,就好像谁在嘲笑他似的。
我们从太阳当空的时候出发,一直把太阳给走斜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狼就是朝我们袭来的一股股寒流。可我们是消灭不了它们的,就像我们无法让冬天不来一样。
雷声想起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天在咳嗽,轻咳的时候,下的是小雨,重咳的时候,下的就是暴雨了。
如果没有好的猎手,有肉的地方就有狼跟着。
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一样,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你出门是不会带着自己家的,外来的人也不会背着自己的锅走的。
有烟火的屋子才有人进来,有枝的树才有鸟落。
黑心人遇见黑心人,留下的只能是更黑心的人。
北部森林的秋天,就像一个脸皮薄的人,只要秋风多说了它几句,它就会沉下脸,抬腿就走。
那晚没有月亮,星星耶那么暗淡,人置身在那样的黑夜里也就成了黑夜。
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故事总会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是这片土地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要接受救济和拯救灵魂的一群人,我深深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哀愁和孤独。
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着衣食而表演和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艺术,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和冷漠,难道不是人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
如果说山峦给予我的是勇气和激情,那么大海赋予我的则是宽容的心态和收敛的诗情。

主要人物关系

01.jpeg

瞎写

这本书讲述了鄂温克民族几代人的故事,是一个游猎民族,该游猎民族主要生活于大兴安岭地带,讲述了这一民族的兴盛到衰退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生活习惯等。
他们与驯鹿为伍,可以说驯鹿是他们最好的伙伴,作为游猎民族,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季节的变换,为了更好的捕猎和为驯鹿创造良好的生存场地以及宜居等他们不得不适应常年迁徙的生活。但他们以部落为团队却又表现的非常团结,整个群体分工明确,也有属于自己部落淳朴的爱恨情仇,过着与世隔绝的群居生活。有着自己的信仰,信奉着各种神灵。当然他们也非常敬畏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他们把河流、森林、湖泊、动物植物这些当作自己的财富,虽然他们的平时的衣食住行都取之于于自然,但不会过分的向自然索取,保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他们也很热爱这片土地,但随着后来日军的占领以及后来的土地改革和旅游的开放,导致这篇土地严重的被开发,使得驯鹿群以及其他动物开始迁徙和灭绝。
作者在书中也通过非常生动的情节刻画出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如萨满妮浩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的大爱,作为一个萨满除了要承担一名作为部落成员的责任外,还要承担着整个部落的责任。在整个部落和家庭之间做选择的时表现出的大衣与大爱体现出了萨满的大爱和庄严。其次印象最深刻就是对伊芙琳这个人物的刻画,从起初一个善良的女性到后来彻底的黑化,一直到晚年,经历过种种生离死别后又彻底的释然转善,但此时身周边环境和事物都已物是人非。总之在作者笔下的这个部落,他们对于生没有过分的喜悦,对于死亡也没有过度的悲伤,他们在面对整个生活和自然环境反馈时总是以顺其自然积向上且坦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和挑战。
最后由于自然资源被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驯鹿和野生动物丧失了栖息之地,以及外来人越来越多的来到这里,导致驯鹿等大量的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灭绝。也表现出了在面对这种大环境变化的困扰和无奈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中】- 阅读随笔
http://yoursite.com/post/df1452e.html/
Author
Chase Wang
Posted on
August 6, 2023
Licensed under